600毫米长的锗酸铋晶体,可用于探测暗物质的设备;超声悬浮系统,可以模仿太空空间环境;石墨烯熔喷布,自带天然“纳米刀”……“明星产品”琳琅满目,今天上午,第三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在上海嘉定开幕。
今年受邀参与的长三角城市已达32个,线家,涉及当下热门的物联网、先进制造、生物医疗、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本次展会为期三天,共设5大展区,举办45场活动。
指甲盖大小的量子芯片,成排展示的半导体晶圆,可爱灵动的机器人“悟空”,灵活舞动的机械臂……“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展区”位于会场核心位置。这是由上海嘉定、江苏无锡、浙江杭州、安徽合肥以及产业龙头中电海康共同打造的。走进这片区域,仿佛走进一颗活力跃动的长三角之“芯”。
传感、存储、计算(简称感存算)一体化,是物联网技术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今年6月,长三角面向物联网领域的“感存算控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正式签约,第一批加入的设备已有几百台套。今天的开幕式上,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联盟正式成立。
“做前端研发的设备一般价格昂贵,在研发阶段使用需求并不饱和。因此,我们大家都希望这些设备能够开放共享,降低我们的研发成本,更有助于整合相关资源。”来自合肥的企业本源量子第一次参加长三角科交会,带来了量子芯片、量子学习机等产品。公司企划部经理朱国云和记者说,“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联盟成员,有涉及传感、存储、计算等方方面面,我们能接触到更多长三角区域的单位,也能更好地融入产业链创新链。”
嘉定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无锡先进封装创新中心、杭州新型存储器研发平台、合肥高端处理器创新中心……展区现场,以中试中心项目为主线,四地展区参展企业共计19家,成为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与开放共享的生动缩影。
尽管开幕式是10时举行,然而8时许,就有不少参展商陆续来到现场。企业与园区纷纷带来“明星产品”,使出看家本领。
“这次我们大家带来的是在抗疫中大范围的应用的智能天眼CT以及长征车载天眼CT模型。”在生物医疗展区,联影医疗带来的产品吸引不少人驻足。
圆形CT机旁竖着一根看似不起眼的白色“电线杆”,连接的摄像头却有“天眼”一般的威力。“天眼”一般是装在天花板位置,受制于展览空间,便用了杆子连接起来。“通过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天眼AI平台’,患者只要躺平即可,不需要医生在旁边指导,天眼CT可以自动完成智能定位、摆位、扫描。这也大幅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展区负责人介绍。
而在另一边的玻璃柜里,还展示着长征车载天眼CT。这是随传随到、即停即用的移动影像中心。展区人员介绍,它行驶在颠簸路面上也很稳,昵称“不倒翁”,能应用基层、社区、灾区、疫区等,助力提升医疗卫生装备水平。
“天眼AI平台”已搭载于联影医疗全线CT产品中。截至目前,联影医疗向全国各地紧急发出1000多台抗疫急需的CT。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全部CT设备来自联影医疗。
“这是我们第三次参加长三角科交会,也见证了展会规模与影响力的不断的提高。”联影医疗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科交会是一个重要的科技和产业交流平台,希望借助平台,不断推动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创新合作与成果转化,打造长三角区域内优良生态链。
和联影医疗一样,还有不少参展企业也是长三角科交会的“三朝元老”,与嘉定一同成长。上海钜晶精密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就是这里面之一,主要生产新材料设备。“我们的展示面积逐年增大,第一年只有一张桌子,现在有了一个70多平米的展区。”负责人张上荣和记者说,他昨天从老家驱车5小时回沪,今天特意来参展。
“科创基因”早已深植于嘉定的发展历史。1958年,嘉定就被命名为上海“科学卫星城”。作为老牌科技城的嘉定,区里的科技博览会已举办多年。2018年长三角科交会创办至今,不断集聚长三角科学技术创新优势资源,也推动嘉定成为创新技术的策源地、创新要素的集散地、创新成果的转化地。
从“科博会”变成“科交会”,一字之差,期待的是科技成果完成转化交易,从“纸”变成“钱”;同时,持续扩大的是长三角“朋友圈”。嘉定区科委副主任金世珍和记者说:“我们大家都希望能打造一个从‘交友’到‘交流’,再到‘交易’的平台,让这里成为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的‘热岛’,助推嘉定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今年,长三角科交会还采取“线上+线下”模式,“线上科交汇”互动交流平台也已运行,将打造365天“无间隔”的科交会,在“云端”满足参展商和观众全新的参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