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二战期间美国曾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2枚,成功“叫醒”了沉浸在大日本帝国美梦中的日本人。而据参考消息网,2月24日报道,一块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爆炸中受损的手表,在美国波士顿的RR拍卖行以3.1万美元的拍价成交。据悉,这块手表的时间定格在了二战尾声在日本城市上空爆炸的那一刻,也就是上午8点15分,所以被视作具有“保留价值”的物品。但是在核辐射区找到的物品,难道就不怕带有辐射吗?
第一:当时美国投下对日本广岛进行毁灭性打击,但是从收到损害的程度来看,这块手表应该是在边缘地带被发现的。根据RR拍卖行描述,手表指针和表盘上的数字均已烧焦,玻璃表壳也出现了裂痕,其是爆炸现场罕见的“遗留物”。这些描述都说明了同一个问题,该手表所在位置并不是爆炸中心,大概率是在边缘地带,受到爆炸冲击波以及高温的影响出现轻微破裂和烧伤。侧面证实,其有可能带有辐射但不属于高危物品。
第二:核辐射的原理是由原子核裂变或聚变产生的粒子或电磁波,在爆炸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等高能粒子,对范围内的人、物体进行无差别杀伤。但是这种放射性的打击手段也并非对所有物品生效,例如铅的原子序数很高,具备极高的密度,这使得它可以有明显效果地地吸收和散射伽马射线和X射线等核辐射粒子,而且因为铅的原子核比较大,辐射粒子不易穿过铅。铅的晶格结构紧密、化学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核辐射不是万能武器,对于一些高密度、稳定性较好的物品影响较小。这块手表指针和表盘上的数字都已被烧焦,说明其受到了辐射影响,但是整体损伤并不严重,说明其受到的辐射有限。
第三:核武器在发生剧烈爆炸之后,会跟着时间开始衰减。在整个释放过程中,穿透物品、时间等都会加速高能粒子的衰减速度。个人觉得:手表表面的玻璃出现裂痕吸收了一部分高能粒子,之后手表内部的零件进行二次吸收,从而造成整体结构完整保存。手表表面的屏蔽层有效地阻挡了穿透性较差的α射线和β射线,而γ射线虽然顺利进入内部,但是经过各种零件的削弱,可能已无法对人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而且在拍卖的时候,必然会进行各种处理,逐步降低辐射风险。
最后轰炸和核电站爆炸不是一回事,是空爆核弹,大部分裂变产物会随着蘑菇云上升到大气平流层,地面受到的辐射影响较小。所以在被轰炸4年后,日本人就再次回到了广岛生活。从某一些程度上来说,日本虽然进行了一些处理,本身核污染也不算太严重,但是快速回流也难免会有平民受到波及。而且一些核爆遗留物,一旦被民众发现私藏很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