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月9日讯(记者 彭瑶)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3亿,2018-2022年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93.7%增长到97.2%。为保障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空间的健康成长,我国颁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下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聚焦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网络内容信息规范、防网络防欺凌、个人隐私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坚持社会共治,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实践中成熟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记者发现,《条例》生效后,已有有关部门、企业积极做出响应,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举措。
“《条例》为未成年人保护的‘同心圆’夯实法治基础,为检察机关履职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李思瑶在接受中国网记者正常采访时说,“当前网络社会中,未成年人是‘网络原住民’,不让他们上网是不现实的,因此要从外因上通过政府部门、平台等治理网络环境,同时从内因上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引导好孩子更安全、更文明地使用网络。”
最高检在2023年5月召开的“检爱同行 共护花开——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履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网络诱骗”“隔空猥亵”等新类型犯罪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一些未成年人利用互联网接触暴力、色情、毒品、低俗等不良信息,导致形成不健康价值观,甚至盲目跟风、走向违法犯罪;未成年人高额打赏、高额充值、过度消费、沉迷网络,网络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未成年人保护的方法不力等问题较为普遍。
对此,检察机关通过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网络犯罪,开展综合救助保护,提供法律咨询引导、督促监护维权、民事支持起诉,提起公益诉讼,制发检察建议,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等,为未成年人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一直是我们法律监督、公益诉讼的重点方向。”李思瑶说,《条例》对网络站点平台提出了应保护未成年人个人隐私信息、提供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功能等要求。如果网络站点平台和对其负有监管责任的行政部门不履行《条例》规定的义务,检察院可以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进行整改。如果平台或者主管行政部门不履行法定职责,导致不特定多数未成年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检察院还可以提起公益诉讼,推动其积极履职。通过法律监督特别是公益诉讼向互联网公司和市场传达何种行为合法、何种行为违法的信号,有利于推动网络公司规范运营,增强企业关注未成年人保护的主动性、自觉性。
1月4日,李思瑶为首师大附小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未成年人安全上网指南”课。在参与过多次线上、线下宣讲活动后,她注意到,家长很关注怎么样引导孩子预防网络沉迷和网络不理性消费,同时未成年人虽曾经在网上看到违法违规的弹窗、诈骗信息等,但并未能深刻意识到这些网络内容所带来的风险。
“《条例》专章明确促进网络素养。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他们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很重要。”据李思瑶介绍,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安全上网法治教育,并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录制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微课,参与北京网信等政府部门举办的“互联护苗”活动,在网络站点平台开展“护苗”直播,并录制精品课,为未成年人与家长传播安全上网知识。“我们还创新设置了‘检社双讲师’,即检察官从法律层面、社工从社会心理角度同讲一堂课,通过小组游戏等方式丰富课程形式,提升法治宣讲的接受度和吸引力。”
此外,对于家庭教育失职情况,检察机关也能够最终靠“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督促父母履行监护职责,强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
网易游戏宣布,全线产品将在防沉迷系统基础之上全面增设“未成年人模式”。图片来自:网易游戏官方微博
家长监护、平台监管、司法保护都是为未成年人共筑清朗互联网空间的重要环节。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苑宁宁此前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指出,《条例》将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相关群体均纳入其中,覆盖面之广、行业之全面,堪称“无死角”,构筑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共同体”。
最高检近日举办《条例》专题培训,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条线的全体人员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聆听讲座。最高检第九检察厅负责这个的人说,将携手中央网信办等有关部门,以检察履职的司法保护更好地融入网络保护,共同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推动持续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团中央权益部围绕防范“网络暴力”、“网络沉迷”、“网络诈骗”和“数字化学习”四大主题制作并发布《团团微课:青少年网络素养公开课》第二季产品;重庆、内蒙、吉林等各地维护青少年权益岗联合公检法、广电、文化市场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部门以防范网络诈骗为重点开展直播、讲座等活动,提醒青少年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鼓励家长加强对子女安全教育。
北京市网信办发布了重要的公告,自2024年1月1日起在属地网站平台开展为期3个月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内容导向不良、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个人隐私保护不力等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明显问题,涵盖有害信息、网络欺凌、无底线追星、宣扬炒作炫富拜金、“开盒挂人”、不良社交以及网络站点平台对未成年人用户不识别、难识别,算法推荐无导向、不科学,未成年人模式不管用、不好用9个方面。
近日,新疆多地公安开展普法宣讲、发放《条例》宣传单,对辖区中小学微机教室开展安全检查,协助校方制定网络行为规范等,普及网络有害信息举报方式及类型,倡导未成年人规范网络言行、拒绝沉迷网络;云南德宏州网信办、教育体育局联合启动《条例》宣传普法活动,各部门、各县(市)将开展送法上门、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普法作品征集展播等,增强群众网络安全意识。
网易游戏日前宣布将落实《条例》要求,在全线产品将在防沉迷系统基础之上,全面增设“未成年人模式”,提供一键内容屏蔽、“网易家长关爱平台”管理、防网络欺凌等防护选项,实现屏蔽陌生用户个人信息、屏蔽评论、屏蔽公屏聊天等功能,协助家长远程管理游戏时长和消费。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关系亿万家庭幸福安宁。《条例》是我国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公众期待,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条例》的贯彻实施,互联网空间更加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中国发布 通过算法等提前监测“网络欺凌”中国将构筑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共同体”
中国发布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年施行 制度性解决网络沉迷、欺凌等问题